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之大者”,从田间地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到村镇工业集聚区的落地投产,从民生项目推进到新业态培育赤盈配资,每一项乡村发展的实事,都离不开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精准落地。广东省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破解城乡不平衡——资源往乡村投、项目在县域落、变化在镇街显,就是要让县镇村跟上全省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东唯一国家级新区,南沙区用三年实践给出了答案——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让城乡差距缩小、产业更强、乡村更美,这份“南沙答卷”值得一探。
先搞懂:“百千万工程”到底是什么?
2022年12月,广东省正式启动“百千万工程”,核心目标只有一个: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简单说,就是要让县城、乡镇、农村都“动起来”,通过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三个关键数字要记清:
“百”:覆盖全省122个县(市、区),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支点,推动县域经济从“单点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
“千”:涉及1609个乡镇(街道),强化镇域“联城带村”枢纽作用,既要承接城市产业外溢,也要带动乡村资源开发;
“万”:包含2.65万个行政村(社区),让乡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共享发展红利。
划重点:南沙的“百千万工程”有哪些亮点?
自“百千万工程”吹响号角以来,南沙这座滨海城市,处处涌动着热火朝天的干劲、攻坚克难的韧劲、比学赶超的拼劲。“区”在抢抓机遇、奋力“突围”,“镇”在释放能量、持续“破圈”,“村”在华丽蝶变、奔向“和美”。
南沙强化规划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在“百千万工程”新乡村示范带、典型村建设、工业用地利用率提升、乡村振兴项目用地保障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推动城市向上,产业向新。
新乡村示范带:“一带一特色”高标准推进乡村示范
南沙以《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要点》为指导,统筹推进5条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将项目规划与和美乡村建设、自然文化教育结合,每条示范带都有专属特色定位,避免“千带一面”:
大岗镇“多彩高新沙”示范带:依托本地热带观赏鱼产业优势,规划打造乡村旅游与亲子研学目的地,让游客在体验渔业文化的同时,参与亲子互动项目;
榄核镇“星海云纱”示范带:以星海文化馆、水上运动中心为核心,将星海红色文化与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开发红色研学、水上休闲等业态,传承文化的同时带动乡村消费;
万顷沙镇“渔舟唱晚”、黄阁镇“麒乐融融”示范带: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重点打造草地露营、水岸迎客厅、活力码头、潮玩营地、桥下休闲空间等公益性节点,免费向市民开放,提供多元化公共休闲选择;
珠江街“前锋水乡”示范带:与南沙明珠现代农业公园联动,形成“万亩田园水乡”景观,集中展示疍家文化、归侨文化、围垦文化和知青文化,正在建设大湾区农商文旅生态新质综合体,游客可体验摘果、渔家乐等项目。
赤盈配资
万顷沙镇“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游客服务中心。
黄阁镇“麒乐融融”新乡村示范带——南涌口河。
典型村:区—镇—村三级发力,绘好乡村发展新蓝图
南沙印发《南沙区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广州样板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动区-镇-村三级协同,指导各村紧扣环境整治、村庄宜居、服务配套等六大培育指标,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一村一策”,避免同质化发展:
万顷沙镇红港村:以“江畔绿洲”为定位,打造草地露营、萌宠互动等功能区,其中“霍比特人小屋”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市民游客休闲打卡。
东涌镇:践行“见缝插绿”理念,将鱼窝头村、马克村、天益村及大稳村的桥底闲置地块,改造成功能多样的“口袋公园”——即小型休闲公园,解决闲置土地浪费问题,让村民“出门入园”。
榄核镇:绿村村聚焦“农耕世纪”研学项目,开发农事体验、农业科普课程;甘岗村推进利泰智农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南沙街坦头村:依托全市唯一的天然红树林生态资源,打造红树林科普长廊,既保护生态,又为市民提供自然教育场所。
港湾街道深湾村:融合稻田种植、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建设“稻香花海”现代农旅融合示范区,游客可参与稻田观光、农事劳作、农业科普活动。
这些典型村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打造特色自然体验空间,实现“推窗见绿、共享空间”,让共享空间成为提升村民幸福感的关键环节。
红港村“霍比特人小屋”。
马克村桥下公园。
村镇工业集聚区:“工改工”让低效村镇工业“焕新颜”
南沙区聚焦“工改工”,破解村镇集聚区“产业散、用地闲、效益低”难题,按“一园一策、成熟一个建一个”原则,重点推进放马村、北龙村、南涌村等集聚区升级,让旧工业园变“产业新高地”,实现村镇产业振兴。
作为广州市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首批试点项目,放马村村镇工业集聚区围绕海洋先进装备及面向海洋的卫星应用等核心领域,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先进装备产业园。创新用“集体用地转用+挂账收储”模式,既盘活闲置地,又让村集体收益翻倍——预计2025年底交付首批厂房,3年全面建成后,年产值能超30亿元,村集体年租金将涨5倍。
为让项目快速落地,南沙还开辟了规划审批“绿色通道”,通过前置审查、容缺受理、同步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与拆补方案等联合审批模式,大幅缩短审批周期。截至2025年初,放马村、北龙村、南涌村3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项目已获批复,逐步形成“试点引领、多点开花”的村镇产业升级格局。
放马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效果示意。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制度创新打通乡村振兴用地瓶颈
南沙以“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为核心原则,构建全流程保障机制,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精准高效的用地支撑。所有乡村振兴项目须先经区层面认定,明确项目概况与要素需求后,由镇街商自然资源部门开展选址,优先在符合规划的范围内落地。对因实际需要确需调整规划的项目,创新采用“规划调整方案+土地组卷报批+供应方案”多事项一次性提请南沙新区自资委审议的机制,通过统筹决策大幅缩短审批周期。
以榄核镇为例,其通过“规划-政策-指导”三位一体服务,对香云纱产业园等项目采用“只转不征”方式保留集体土地属性;对利泰智农产业园创新预支留用地指标机制,成为南沙首宗成功申请预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指标的乡村振兴项目。
利泰智农产业园。
展未来:从“三年初见成效”迈向城乡融合新征程
除上述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典型村培育、村镇工业升级、要素保障创新等领域外,南沙区“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版图还在向更多维度延伸——深化典型镇“一镇一特色”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供给,推进优质资源向镇村延伸;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城乡发展空间……这些围绕 “城乡协同、共同富裕” 的探索,有的已初见成效,有的仍在细化推进。
接下来,南沙区将锚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核心目标持续发力,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湾区样板,为全省县域经济提速、镇域功能强化、村级活力提升提供可复制的“南沙经验”。
政策链接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
【编者按】
2025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即日起,“总规微课堂”系列科普栏目正式上线!告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图纸,化繁为简,通过聚焦公众关心的热点,深度解读15个总规“关键词”,轻松读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撰文:余妍玲
供稿: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赤盈配资
下载育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